close

說到開源,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找兼職。


基於我從小到大只中過兩次獎,一次是小學的時候跟弟弟抽回對方捐贈的兒童節獎品,我們學校雖小,好歹有12個班,每個人都捐一份,我才有機會中獎,居然還抽中老弟捐的,噴淚啊,另外就是收到一張過期一天的張德培球賽入場卷,嗚嗚...


所以我絕不投機,也不會肖想大錢(迷之聲:樂透還是要買的,財神爺啊,我等您很久了),只會存錢!


可惜兼職難找,所以只能靠「存」。


我存錢的方法有四種:1. 台幣定存 2. 美金定存 3. 基金 4. 股票。


你沒看錯,不論基金、股票還是外匯,我通通當是存錢。


雖說我的存錢守則是,只要「存起來,就打死不動!」,但是還是有分的。



1.  貓咪生病才能花的錢存台幣定存。


為什麼是貓咪生病才能花的錢,奶奶、自己生病不行嗎?奶奶生病老爸、姑媽、叔叔會付,不用我強出頭,我自己生病,小錢用活存,真要用到大錢的,我也不想醫了,噗~~


2. 要實現春秋大夢的錢放美金定存。


眾所皆知,我一生的願望就是出國讀書,雖然大概是絕望了,但是能存一點美金,總安慰我寂寞心靈,加上美金利率比台幣高很多,存著無妨,所以就存吧。


3. 買禮物的錢給基金。


小時候有奶奶會買生日、聖誕節禮物,奶奶老了糊塗了,就再沒人把我放在心裡啦,所以得自立自強,自己買禮物慰勞自己,我的第一筆基金就是用2001年4月領的第一份的薪水買給自己的大禮,今年是第六年啦,年前接到對帳單獲利50幾快60%,不算機會成本,平均一年也有七八%,這種禮物我很滿意啊。


4. 扔掉的錢做股票


我拿來「存進」股票的錢非常少,而且就是那麼一筆,賠光拉倒,就當是丟到水裏,噗通一聲,反正這輩子沒做什麼出格的事,丟丟錢裝凱子也無妨。



有存錢就有收益,算算我的存錢邏輯與收益。


只求不賠本就好


台幣定存的利息真的不高,只能找利率比較高的存,也不過2%多,也就是一萬存一年不過20塊利息,存著只是方便貓咪生病有錢可以用而已,其他不在考慮中。


(註:中華銀行出事的時候,我是老神在在的那種,反正不到100萬,中央存保負全責,所以一點也不擔心,只要找在台灣合法經營的銀行就好啦。)


而美金定存、基金、股票,這種比較有收益機會的,我的最高指導原則非常簡單,就是不要投資我不認識的國家、公司。


很多年前唸過一篇文章,有個八十幾歲沒唸過什麼書的老太太,手上居然有好幾百萬美金,都是股票賺來的,人家幫他算一算,投資報酬率比什麼股王、股神都厲害,問他投資秘訣只有兩個,一是只買他有買過該公司產品的公司(所以他手上最多的股票之一是可口可樂),二是久抱。


承襲自這忘了出自哪裏的報導,


我買的基金標的物一定是我小有瞭解的地區、產業(我對歐洲沒概念,所以從不碰歐洲基金;不開車,所以投資標的是石油的,在怎麼好賺也不賺)。


而且買了就放著,讓時間累積財富,績效超過20%才考慮獲利了結,如果賠錢或賺不到銀行利息就放著,只要基金沒倒就好。


買的股票一定是我熟悉又不太貴的公司(太貴的股票買了壓力太大),或是工作相關的領域,圖的就是即使賺得不多,也賠不了什麼錢,例如我去年九塊進大同的時候,大家都說我瘋了,現在鬧股災,大同還有12塊喔,我八塊進正隆,現在還有十一塊...


我很懶,懶得盯股票,所以每年只看三、四次盤,最多進出兩次,因為我只買認識的股票,所以對他的走勢比較有概念,除非我確定一定會漲個10%左右的股票(像是大同,我窩太久了)才下手,其他買的一定是等著領股息,價差只是青菜賺而已。


買美金除了一點點私心奢望與美國、日本是台灣人最熟悉的外國兩個因素,還有兩個考量,一是幣值穩定、利息比台幣高一倍,二是判斷相對單純。



幣值穩定


代表上下幅度不會太高,要賠最多也不過是一塊美金3、4塊錢,一千美金賠4000台幣還在承受範圍內,而且美金利息比台幣高,萬一美金往下跌就不要換回台幣,賺利息就好。


判斷相對單純


我只有古典經濟學學得還不錯,古典經濟學開章名義第一件事就是 other thing be equal ,台幣跟其他幣別的匯率太過複雜(台幣跟美金也複雜,不過相對單純一點),不符合這個定理,我只看雙方的匯率、利率、通貨膨脹率,假定影響雙方匯率的因素只有「兩國經濟力的消長」一個,算出我覺得合理的數字,去年我抓32塊,美金價錢低於32塊,我就一單位一單位買進,碰到34塊就一點點一點點地開始賣,跌破34塊就停手,等跌到32塊開始進貨...週而復始(買進賣出價差大概是一塊),匯差只抓3%就好,加上利息有5%,但是不見得能存滿一年...總總因素加進去,不精確的算,收益大概大概有6%。



如果不算定存,這幾年來股票、基金、外匯的綜合平均報酬都在10%上下,比起投資天才小魚30%-40%的神力,我差多了,不過因為不動老本的堅持,讓我在個人經濟狀況再壞的情況下,都能穩定對抗通貨膨脹,通貨膨脹是經濟學名詞,通常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及躉售物價指數來觀察,後著留給廠商煩惱,我只看CPI。主計處預測,今年的CPI大概是1.52%,因為政府愛粉飾太平,所以我把這個數字*2,存的錢要能產生超過3.04%的收益,才算保住老本。


不負責任理財資訊,下台一鞠躬。



 
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n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